蘭州2月25日電 (馮志軍 劉玉桃 田鵬鶴)一場春雪過后,甘肅白銀市景泰縣境內超過400年歷史的永泰古城一片銀裝素裹,與不遠處白雪皚皚的祁連山遙相對峙,更呈現出這座古城的雄渾壯美。雖然春寒料峭,但仍有絡繹不絕的游人慕名而來。

建于明萬歷三十六年的永泰古城,是為防御北方少數民族入侵而修建,因城堡形似金龜,又名永泰龜城。它是絲綢之路沿線現存最具代表性且保存比較完整的明代軍事城堡,更是明長城邊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堪稱中國古代軍事要塞教科書式的典范之作,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步入城內,仍能看到一些古民居、甘露池、五眼井等古跡。最為惹人注意的是,建于1920年的永泰小學,中西式建筑風格,至今保存完整。

年逾七旬的李崇仁祖輩生活于永泰古城,曾任永泰小學校長的他,20多年來一直參與古城文物保護工作,對于古城的“前世今生”如數家珍。他說,在他小時候,古城里仍能看見一些亭臺樓閣,后來由于疏于專人管理,包括廟宇亭臺等28處古建筑均被毀損,個別尚存遺跡,部分城墻墻體也因生產生活而遭損壞。
“這是由于當時城中居民的法律意識比較薄弱,那時候宣傳也不夠到位,大家幾乎沒有文物保護意識。”李崇仁告訴、記者,近年來,隨著各級政府立法保護古長城,加之持續加大文物保護宣傳力度,城中居民不僅不會主動破壞文物,還會對一些不文明旅游行為及時勸阻。
每天早晚,李崇仁都要繞城一圈進行巡護,以檢查古城墻是否安然無恙,每遇游人還要專門上前提示游覽須知,有時也會給一些對古城歷史文化興趣濃厚的游客,講一講這里發生的歷史故事和名人趣事。

相較于多年前文保巡護,李崇仁近年巡護工作相對壓力小了不少。他說,國家近年撥款對永泰古城進行了保護修繕,不僅墻體得到了維修,緊挨墻體的路面也得到了平整修復,巡護起來舒適不少,“最令人感動的是,一些游人不僅參觀文明,臨走時還會主動把沿途看見的垃圾,收集整理起來用車帶走”。
國網白銀供電公司寺灘供電所副所長張曉杰介紹說,為原汁原味保護永泰古城歷史文化古建筑安全可靠用電,該供電所堅持不立電線桿子,不走線路,古城內所有的線路走地埋線。近年來,共計鋪設地埋線2.7千米,地埋計量箱24個,還幫助龜城內80余戶人家表箱入戶。
景泰縣文物保護工作站站長張正祺介紹說,鑒于永泰城址重要歷史文化價值,自2012年國家文物局批準永泰城址保護規劃編制立項以來,當地已完成《白銀市永泰城址保護條例》《永泰城址文物保護規劃》《永泰城址搶險加固工程設計》《永泰城址防洪工程設計》《永泰城址古民居建筑保護設計》和《永泰小學古建筑群搶救性保護設計》等相關規劃設計。
張正祺說,近年來,各級政府先后投資3400余萬元,實施了永泰城址墻體搶險加固、永泰城址防洪、永泰學校建筑群修繕等工程項目。另有永泰龜城城址文物保護利用設施、文化旅游基礎設施、遺跡保護與旅游開發、三維場景數字化與智能管理平臺、國家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設施等重大項目正在規劃中。

“目前永泰古城已完成搶救性保護,轉入預防性保護。”張正祺表示,經過多年一系列保護項目實施,昔日“遍體鱗傷”的古城已轉危為安,目前已在不同角落裝設了十幾個攝像頭,可以對古城進行全方位監控,保護手段也從人防轉入技防。
近年來,作為甘肅省歷史文化名村和甘肅省影視拍攝基地,永泰古城憑借其獨特的建筑形式和原始生態,吸引了眾多國內導演的目光,《西部熱土》《汗血寶馬》《雪花那個飄》《決戰剎馬鎮》《光輝歲月》等一批影視作品在此取景拍攝。
張正祺表示,未來隨著永泰古城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還將對遺存周邊環境進行整治和綠化,增設標識系統。包括屯兵文化展示、民俗體驗、岳鐘琪文化廣場、民間藝術文化館、軍事文化館、軍事體驗場、西北民族風情美食街等體驗項目,將對古城傳統歷史文化進行新傳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