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2月24日電 (龐喻文)24日上午,天津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京津冀協同發展‘2.26’重要講話九周年”發布會。記者獲悉,天津推進京津冀產業協同縱深發展,一批標志性優質項目落戶天津市,支撐經濟運行穩步回升。2022年,北京企業在天津市注冊落地工業項目230個,總投資1271.5億元。
天津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二級巡視員穆欣全介紹稱,中石化在南港建設120萬噸乙烯項目,帶動下游新材料產業發展;通用技術集團機床二級總部落戶天津,打造工業母機國家隊;聯想在津布局信創產業總部和生產基地,整機年產300萬臺。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京津冀區域發展指數達到138.9,比2014年增長近40%,協同發展動能持續增強。據悉,天津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形成一批產業合作樣板示范。六大海河實驗室匯集了一批以京津兩院院士為核心的頂級科研團隊和兩地高校、企業優質資源;軍事科學院陳薇院士與康希諾合作開發我國首個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三地共建的京津冀生命健康產業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天津立足‘一基地三區’功能定位,構建以智能科技為引領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超過2.1萬億元。”穆欣全表示。九年來,天津堅持高端化發展,擁有151家國家級創新平臺,其中全國重點實驗室14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38家,亞洲最大自航絞吸船天鯤號、半潛式鉆井平臺、高鎳基合金油管等一批“大國重器”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目前,天津已建成77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位列全國主要城市第三名,并成為國家制造業領航企業評定試點省市,已累計培育國家級單項冠軍28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194家。
下一步,天津將突出智能科技產業引領,在信創、航空航天、工業母機等領域打造一批“國之重器”;在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關鍵環節搶占高端,協同打造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強化京津冀“雙循環”戰略樞紐地位。此外,開拓海洋經濟,推進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完)